您当前的位置:

涉企行政执法 · 经验做法 | 兰考:十项措施定规矩 涉企整治提质效

涉企行政执法 · 经验做法 | 兰考:十项措施定规矩 涉企整治提质效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为纠治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执法监督质效,兰考县制定出台规范涉企专项整治十项措施。

一、建立监督制度,夯实监督根基。成立专、兼职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督专班,全面推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整治工作。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梳理行政执法监督清单,出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采取“纪检+法治+大数据+部门专业人员”的督导模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监督职责。

二、创新“五个明白人”建设,建强执法及监督流水线。积极做好专业培训、伴随指导、会商研判、观摩庭审、执法比武“五件事”,精准培养“五个明白人”:每个乡镇班子明确1名“法治建设明白人”,每个综合执法大队明确1名“执法明白人”,每个基层党政办明确1名“法核明白人”,每个司法所明确1名“监督明白人”,县司法局明确1名“法制研判明白人”。紧紧抓住五个人,把好五道关,建强一条执法及监督流水线。

三、线上线下结合,畅通执法监督渠道。制作执法监督联系卡和服务指南,通过政策宣传、企业座谈会收集问题,优化政企沟通与监督,建立线下快速整改通道;通过电视频道、网站、公众号等线上形式,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制作行政执法监督小程序,确保“线上+线下”直达执法监督专班。

四、规范执法联查,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分领域探索简单事项“一表通查”,专业事项“部门联查”等执法模式,充分运用非现场监管手段,严格控制现场检查频次,同时通过送法上门、公益体检等方式,指导企业整改提升,树立“重整改重提升轻处罚”的执法理念。

五、打破制度藩篱,创新建立综合监管模式。坚持系统集成思维,依托“清廉同查”监管平台,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检查事项进行整合,建立“一个部门总牵头、一张清单管边界、一本手册管检查、一次进门管秩序、一个平台管信息”的综合监管新模式。平台通过手机号实名形式绑定执法人员,通过“一企一码”保护机制,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必须扫码登记,执法任务经“清廉执法”平台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并同时向企业发送检查短信通知,最大程度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避免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流于形式、不检查只录结果、随意更换执法人员等违规行为,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六、凝聚多方力量,建立监督协作机制。凝聚多方监督力量,建立专兼职执法监督队伍,设立基层执法监督联系点,建立28个行业领域行政执法专家咨询库,实施执法监督首问负责制,公开接受社会公众执法类事务咨询。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围绕执法合法性、程序规范性等开展自查,严肃追责问责,明确“五个严禁”“八个不得”负面清单。

七、创新工作机制,堵塞行政执法漏洞。建立掌上执法、清廉同查、复议诉讼、执法案卷、投诉举报等工作的日常监管机制。创新实施“周研判、月专题、季培训”工作机制。“一周一研判”即:每周梳理汇总专项整治开展情况,分析研判违规执法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一月一专题”即:逐一对应急环保、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轮流监管。“一季度一培训”即:重整改、重提升,针对查摆出的问题,采用“以案释法”形式,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专题培训。

八、重视智慧建设,提升执法监督质效。将企业、医院、商超、学校等两万余家市场主体纳入平台管理,为执法、服务、审批岗位等2600余人统一分配账号。聚焦行政执法职能部门对同一对象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推出“一业同查”联合检查模式,同时将“清廉执法”监督平台与“一业同查”进行整合,推出“清廉同查”行政执法检查监督新模式。“双随机、一公开”平台通过系统随机抽取并指定执法人员,“清廉同查”平台则通过手机号实名绑定执法人员,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并全程数据记录。16个乡镇街道试用“掌上执法”APP,全流程监管线上执法工作。

九、实施差异性监管,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围绕年度监管重点问题,每年3月底前,制定“清廉同查”年度抽查计划,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除特殊重点行业领域外,其他行业领域所有行政检查均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以“清廉同查”模式进行抽查。同时,按照信用维度、行业维度、行为维度三个方面实施分类差异化监管,最终实现“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的监管格局。

十、强化过程监督评价,助力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对联合执法部门实行入企执法检查过程留痕化管理,在规定时限内将检查事项、检查人员、检查结果上传“双随机、一公开”及“清廉同查”平台,检查过程及结果向社会公开。定期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对市场主体投诉、执法检查频率异常、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及时查纠行政执法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推动执法水平提升。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