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入企检查2292次,月均同比下降65.2%;立案查处事项95起,月均同比下降75%,实现涉企检查、立案查处“双下降”……1月7日,记者从开封市司法局获得的这样一组数字,得益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的数字平台,也是该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佐证。
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欠规范,这一度让企业疲于应对。去年5月,开封市司法局依托市纪委监委“清廉开封·码上监督”平台,打造“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逐步实现全市执法人员信息平台全入驻。目前,开封市5955家重点企业均被赋予“汴企通”二维码,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特殊情形外,执法部门必须扫码才可入企检查,并需及时上传执法文书。平台还设置“码上提醒”功能,包括纠正执法文书不当内容、修改执法文书上传格式等,实现权力运行“码上督”。
“依法行政·码上监督”平台还是倾听和回应企业需求的“窗口”。企业诉求可通过平台流转至有关单位,有关单位需对诉求及时反馈,简单问题当天反馈、复杂问题七日内反馈,并将办理情况上传平台,以此推动执法部门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执法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营商环境“码”上优。
“行政执法人员扫码入企,避免不必要的‘入企打扰’,他们会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经营中的各种难题,让我们感受到了执法温度。”奇瑞汽车开封生产基地办公室主任崔昕玥说。
行政执法行为是否规范,企业也有发言权。平台赋予企业监督评价权利,企业可选择实名或匿名对执法检查全过程进行评价。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定期对平台监管情况进行通报,对企业评价较差的执法部门约谈单位负责人。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市场活力释放的需要,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容。”河南大学副教授贾永健认为,开封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了不规范行为,“无事不扰、柔性执法、审慎处罚、执法必督”的涉企执法和执法监督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