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人民调解 | 宅基地纠纷典型案例——消失的地界

人民调解 | 宅基地纠纷典型案例——消失的地界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2023年6月,据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土柏岗街道某社区工作人员向司法所反映,赵某和黄某均系社区居民,二人的责任田连在一起,平日二人关系不错,经常互相帮忙。大约在三年前,之前区分地界的界桩因年数久远消失不见,二人开始因为地界矛盾不断,社区多次进行调解,但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共识,矛盾一直未能化解。后来,赵某又因此事去找黄某,双方言语不合,差点大打出手,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社区工作人员到司法所申请帮助化解这起矛盾纠纷。

调解过程

初步了解情况后,顺河回族区土柏岗司法所立刻指派调委会明确专人进行调解。调解员联系上双方当事人,分别询问双方当事人诉求,赵某表示,两家的责任田挨着,中间有一趟地,一直都是自己种,突然有一天黄某说是他的地。黄某反映那趟地归其所有,之前是关系好,不想说那么多,现在自己也想种那趟地,肯定不能给赵某。经调解员进一步调查了解,双方当事人均无证据证明那趟地是自己的。

赵某和黄某火气很大,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劝说有效调解,于是,调解员建议采取现场丈量的方式,划分清楚双方地界,双方当事人表示认可。当天下午,调解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冒着酷暑,到争议土地现场为两家进行了测量,并用木楔进行标记。为确保后续双方不再因此发生矛盾,调解员从法、理、情三个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说,最终,赵某和黄某达成一致意见,在多方见证下明确以木楔为界,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至此,一起因地界引起的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调解结果

双方以木楔为标识确定各自责任田,并签订协议书保证今后不再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

案例点评

本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调解员通过深入了解纠纷的背景,理清双方的诉求和权益,来确保调解的结果符合法律法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通过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引导双方寻求共识,解决纠纷,并通过签订调解协议,确保纠纷不会再次发生。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