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尉氏县:三聚焦三加强 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近年来,尉氏县坚持“三个聚焦”,树立调解新理念,构建调解新格局,探索调解新机制,着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外,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尉氏、平安尉氏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组织建设,加强阵地管理。夯实基层阵地。全县13个乡镇(街道)、393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村(社区)配备了3-5名人民调解员,实现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调解员队伍形成了以村级调解员为基础、乡级调解员为骨干、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三级调解网络。全县现有人民调解员1659人。推进“行专”建设。坚持“按需设立,应建尽建”原则,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现有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3个行专调委会。另设“驻信访局人民调解室”“诉前调解室”等2个调解室,取得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新成效。延伸治理末梢。实施矛盾纠纷网格排查化解机制,在每个村(社区)作为一级网格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划分若干二级网格和三级网格(微网格),建立人民调解员定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制度,按照“1+1+1+N”配备1个调解主任、1个调解指导员、1个调解信息员、若干名兼职调解员和志愿者。每个村(社区)一级网格筹建一个公共事务微信群,辖区群众每户至少一人在群,网格力量人人在群,以“群”为基宣传法律法规、解疑答惑、收集社情民意。每个二级、三级网格参照建群。通过“微网格”这一基层“关键末梢”,释放矛盾纠纷化解“大力量”。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本领。严把入口关。尉氏县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员选任工作,各方联动,严把人员入口关。各乡镇通过村民自荐、组织选拔、考核上岗等程序,从“两委”班子成员、驻村辅警、网格员、党员、“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等人员中,选拔人民调解员,确保调解员能服众、众人服。发挥专业优势。引导推动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组织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扎实推进律师参与调解机制,6家律师事务所78名律师参与393个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自2022年8月工作开展以来,专职律师、公职律师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81件、221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服务乡村振兴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重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按需予求”,实施“订单式”普法宣传巡回培训,从法学专家、执业律师、普法讲师团、司法行政工作者中择优培训师资,分析讲解矛盾纠纷热点、难点、重点,传授工作方法技巧。收集汇总各辖区多发矛盾纠纷类型,精心编纂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确保参训人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年来,共开展培训56场次,其中县级4场次,受教育面13560余人。

创新发展举措,加强化解实效。创新调解方法。不断拓展人民调解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24小时专人在线的148人民调解服务热线、“尉氏法律服务在线”QQ群、“尉氏司法行政在线”微博、“法治尉氏”公众号等平台,架起群众咨询问题的新桥梁,快速高效为群众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拓宽调解领域。紧盯基层实际,深入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排查整治、强基促稳”“六防六促”“大起底、大化解、大清零暨命案防范”等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三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57347件。强化源头预防。县司法局、各司法所组织辖区内调委会大力开展人民调解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在微信群发布人民调解普法短视频、联合各村开展专题讲座、入户宣讲等线上线下形式,向群众普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广大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首选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三年来,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925余场,发放宣传材料20万余份,受教育群众25万余人。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