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开封:构建法治保障体系 护航黄河安澜与发展

开封:构建法治保障体系 护航黄河安澜与发展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黄河涌春潮,两岸日日新。3月28日,全省法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开封举行。

近年来,开封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构建起“执法+司法+普法”三位一体的法治保障体系,为黄河安澜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执法协同破难题

持续聚焦非法挖沙取土、盗取砂资源等问题,探索建立黄河流域(开封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凝聚水行政执法合力,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一是搭建联合执法平台。市政府出台方案,整合河务、司法等12家单位,成立黄河流域(开封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推动实现市、县两级平台全覆盖,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强大执法合力。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立9项工作机制和10项工作制度,明确各单位职责,提升执法效能。三是推动执法工作落实。通过联席会议排班制度,成员单位每月轮值交流,开展专项巡查与行动,有效遏制违法行为,规范执法工作。

坚持目标导向,司法创新促发展

坚持有解思维,以保生态、促发展为目标,强化司法创新,推动实现安全黄河、生态黄河、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黄河一体化保护。一是科学构建保护体系。根据沿黄5个县区的水文情势进行科学选址,构建“五点一线”保护体系,以“五点”为支撑,实现生态和文化资源全覆盖保护。二是深化司法协作联动。建立“统筹调度中心+轮值会议”制度,形成跨区域案件线索通报、排查、监督的链条式处理模式,督促违法行为人主动拆除、清退6000余平方米的鱼塘和600余平方米的违规建筑,推动黄河河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三是聚焦案件办理成效。以办案为中心,运用“四大检察”职能,将文物和非遗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推动“镇河铁犀”“仪封园艺场旧址近代建筑群”等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截至目前,开封市已有6件涉黄河保护案件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12件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坚持结果导向,守法普法聚民心

持续聚焦全民守法普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文化与黄河文化相结合,挖掘地域特色,打造“法润黄河”普法品牌,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一是突出示范带动效应。把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和法治底蕴等要求列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以兰考东坝头、开封黑岗口法治文化基地等“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为辐射点,助推“开封沿黄法治乡村示范带”建设。二是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打造兰考县东坝头法治文化基地等特色普法实体阵地,创作《逛黄河》等法治文化作品,实现“法治生态相融、观景学法同步、文旅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效果,有效提升了沿黄法治文化建设内涵。三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为契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开展多形式普法宣传,覆盖沿黄5个县区、11个乡镇,推动公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下一步,开封市将以此次主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聚焦省委“四高四争先”,坚持全链条发力,持续深化“法治+生态+文化”融合路径,进一步加强与黄河对岸、省内省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联动协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开封力量。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