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我省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法治乐章

我省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法治乐章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黄河宁,天下平。

今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迎来施行两周年之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司法厅、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召开法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回顾我省各地各部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新篇章。

近年来,我省从立法筑基到执法亮剑,从司法创新到普法润心,各地与河务部门携手以法治为笔,绘就了一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立法筑基

新乡市坚持“小切口”立法,聚焦引黄沉沙、河道清障、河道采砂等突出问题,先后制定《新乡市河道保护管理条例》《新乡市卫河保护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提升河道综合效益提供法律支撑。

濮阳市及时出台《濮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积极构建“1+N+X”(黄河保护法+地方立法+规范性文件、规划等)政策体系,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分步实现。

2024年9月,洛阳市制定出台了《洛阳市伊洛河保护条例》,进一步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配套措施,重点解决了职能部门交叉管理效率不高、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效不明显等问题,实现黄河保护地方立法衔接。

焦作市印发《焦作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0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等28个专项规划,构建起“1+28”规划体系。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编制《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及废弃矿山修复利用、水土保持等7个专项规划。

执法亮剑

开封市地处黄河“豆腐腰”段,水文情势复杂,肩负着重大的行洪安全责任。

2023年7月,开封市政府出台《黄河流域(开封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整合河务、司法等部门,成立“黄河流域(开封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同时,建立“联席会商”等9项工作机制和“联合执法”等10项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工作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责,提升了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效能。

洛阳市司法局全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会商机制,配合市委巡察组开展专项执法监督,调取自然资源等领域执法案卷800余卷开展集中评查,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进行问责。在二里头博物馆设立全省首个“黄河文化司法保护基地”,通过“执法+司法+基地”模式,综合运用行政监督预防、刑事惩治犯罪、民事定分止争、基地宣教警示功能,实现法治力量对黄河文化的全面、集中和精准护航。

济源示范区司法局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强化生态保护执法,聚焦黄河流域干流与重要支流,强化监督管理,对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市污水等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针对已审批涉河项目,规范开展事中事后监督工作,确保项目自身及河道行洪安全。

濮阳市整合多项行政执法权,组建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实行全领域综合执法,形成执法震慑。开展黄河流域涉水重点排污单位专项执法行动,联合多部门组成专项执法组,突出执法重点,优化执法方式,推进靶向发力、精准执法。

司法创新

洛阳市积极探索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法官”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严厉打击破坏河湖生态环境资源行为的衔接问题。两级检察院强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案的办理力度,对威胁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的38处钓鱼浮台进行了整治清理。针对黄河小浪底西霞院库区沙洲耕种和垃圾围库问题,督促清理固体废物100余吨。

开封市将建设黄河(开封段)保护“五点一线”联动体和落实“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制度结合起来,依托检察长轮值会议,形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的黄河保护模式,磋商解决安全行洪、小游艇监管、基本农田与湿地交叉、黄河滩区地下水取用等争议问题。

焦作市在孟州市设立全省首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武陟县法院与地方联动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推动环境资源审判与生态修复有效衔接。沁阳市法院与多部门联合设立“神农山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基地”,形成环境司法执法保护工作新格局。

普法润心

“我以前是水利局的,干了很多年黄河保护工作,今天看到你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很激动,保护黄河这项工作就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位退休老干部说道。

4月1日,三门峡市湖滨区司法局在万达广场和黄河公园组织开展黄河保护法集中宣传活动。在普法宣传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发放普法彩页和宣传扇子、以案释法、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向过往群众讲解黄河保护法等政策法规,让群众明白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危害后果和法律责任,切实提升群众保护黄河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自觉性。

在黄河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省积极作为,充分借助黄河沿岸得天独厚的优美生态环境,在黄河两岸点状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功打造出一条全长711公里的带状普法精品工程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涵盖普法长廊集聚群52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43处、普法成果展览馆9个、“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实践基地10个、法治文化作品260余部、设置普法标志牌3400余个,是一道集普法宣传、生态景观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法治风景线。“VR、AR、AI”并举,“声、光、电”共用,实现了从多角度、立体化、全景式的普法宣传效果,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开封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 携手共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开展多形式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目前,该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已覆盖沿黄5个县区、11个乡镇,公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沿黄群众从“尊法守法”转向“主动护河”。

濮阳市深入挖掘黄河沿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用“龙文化”“红色文化”彰显濮阳特色,已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范县黄河李桥法治文化长廊”“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等18个普法基地,其中省级优秀法治教育基地7个,打造各类主题鲜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法治宣传基地上百个,为护航黄河安澜起到了重要作用。

洛阳市推动各普法责任主体利用世界水日、“牡丹文化节”等节点组织开展“法治守护绿水青山”等黄河保护法治主题宣传,发挥沿黄法治文化廊道等阵地作用,普及法律知识。目前,洛阳全市有2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沿黄滩区村庄、田间地头,成为黄河保护法治宣传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